坚持素养导向,落实应用育人——成都立格实验学校文传福名师工作室开展“解直角三角形”专题研讨
| [日期:2025-11-18] | 作者:教科室 29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精准把握成都中考数学命题趋势,2025年11月10日,成都立格实验学校文传福名师工作室“中考数学重点难点突破”系列研修活动之“解直角三角形专题研讨”顺利举行。研讨会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典型的案例剖析和系统的教学建构,深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着力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核心素养。
一、课标导航,明晰素养落点与中考方向
研讨会伊始,周利老师基于近四年成都中考试题进行分析,数据显示,“解直角三角形”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成都中考年均考查分值稳定在8-14分,题型覆盖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尤其注重与实际生活场景的融合。
命题思路清晰地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素养立意”的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观念和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二、案例分析,揭示数学建模过程
在案例解析环节,周利教师以近两年成都中考典型真题为例,进行了层层深入的专业解读。2025年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以“无人机测量校园西门与东门距离”为背景,构建真实测量情境。试题要求学生通过处理“俯角”、“仰角”等信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图形,并选择恰当的三角函数关系求解。此案例彰显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从“解题”转向“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研讨,周利老师特别增加了错误案例展示,她指出,学生典型错误主要有计算错误、审题不清、乱用三角函数等。
这些典型案例的分析表明,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记公式、套题型”的层面,而应引导学生经历“情境感知→抽象建模→求解验证→解释应用”的完整思维过程,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高位引领,锚定应用育人方向
正高级教师、名师工作室导师文传福主任在总结指导中,从数学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指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绝佳载体。文主任强调,课堂教学必须超越习题训练,积极创设真实、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与科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抽象模型、求解验证的完整过程,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针对中考复习,数学教研组长、高级教师牟顺成老师建议要紧扣“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维度,通过变式训练、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既夯实基础,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此次专题研讨,不仅深化了教师对“解直角三角形”教学价值的认识,更为在课堂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高效课堂提供了实践范例,为中考数学备考工作指明了方向。
撰稿:周利 审核:文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