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飞雪
[日期:2025-01-19] | 作者:2025届 4班 付亦姝 33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元和十四年的正月,天寒地冻,道路被那骤降的雪浸透成苍白一片,天空也灰白一片,似一张空白的宣纸,茫然而无措地等待谁来将它填写。
苍茫的天地间,遥遥八千里路,一片苍白中,唯有一人,一马,两个小黑点,被凛冽如刀的寒风裹挟向前。是的,他,韩昌黎,被贬谪了。只因他一时爱民心切,一时忠君心切,而上书劝谏,便踏上了长达几月的贬谪路。
如果说,有什么事是对于一个忠臣一定要做的,就是对圣明抒谏言,为国家绘蓝图吧!还有呢?还有除去圣明身遭的小人。然而,他现在无论哪一样都是有心无力。今天,在异地,在雪中,在左迁的苍茫之路上,允许一个孤苦官员抒发他的悲凄。
雪终于还是下大,冰冷地、无情地砸在他与身下老马的脸上、身上。风雪阻碍了马的脚步,它一声长嘶,凄厉而无奈地,一步步向显现轮廓的蓝田关挪动。
他却看到,关口处,一个他熟悉的身影似正静候他的到来。那身影抬起头,竟是他的侄孙韩湘,泪水当即模糊了他的视线----他苦啊!他的心已被小女儿惨死的悲苦、日夜赶路的辛苦与被贬的愁苦占据了。他甚至感到,死亡的阴翳已向他头上罩来。
这一刻,一路的艰辛,兴许已化为了那几句被后人诵念的名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多年以后,谁还记得那纷纷扬扬大雪呢,但一定有人记得风雪中踽踽独行的韩愈,以及他那颗忠贞爱国的心,直言进谏的形象。这个不朽的形象跨宋元明清,穿过风雪,穿过岁月的河流,向我们昂昂而来。
韩昌黎诗中飘扬的飞雪,却在百年后,飘进了那个叫蒋正涵的人的诗中。而那个人所面对的,是飘摇的山河,将陨的祖国。
他走在那土路上。他以他的眼、他的耳、他的心,见到了那苦难的人们的生活。他自林间穿过,赶着马车,冒着寒风的衣衫褴褛的农夫被他记在脑中。他于河畔踉跄,蓬发垢面、家毁人亡的垂头不语的少妇被他记在脑中。他在草原凝望,失去家畜、无声祈祷的绝望麻木的牧人被他记在脑中。
他记在脑中,便也念在心中。日日念,夜夜念,直至他心痛不已到泪眼斑驳。也许是深夜,也许是清晨,他望着那纷飞而下,如同燃烧的灰烬的飞雪,提了笔: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一场飞雪,从唐朝宋时开始,纷纷扬扬几个世纪,在人们心中凝成了一首不朽的诗,诗中有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指导教师:杨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