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文化之根 铸育人之魂 ——“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路径与教学实践探究”主题教研活动纪实
[日期:2025-03-25] | 作者:外事办 38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时维仲春,恰是勤学之季;教坛论道,共探文化薪传。2025年3月25日上午,一场以“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路径与教学实践探究”为主题的英语教研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承办,吸引了全市英语教育工作者800余人共襄盛举。
Part 1校长致辞启航:语言之舟,文化之航
会议伊始,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中学部执行校长龙清明致开幕词。龙校长指出:“教育是文化的摆渡船。”让我们以英语教材为舟楫,既要载着学生驶向语言的海洋,更要守护好船舱里的文化火种。
PART 2教材解码:字里行间育思维,教材页页见文化
上海外国语大学赵美娟教授在 “综合设计,融合发展” 讲座中,聚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语教材,解读其设计理念与文化构建策略。强调教材设计需契合课标、依循语言能力发展规律并落实学习活动观,借融入中外文化打造文化经纬,赋予语言学习解锁人类文明之能。同时,赵教授阐释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共生关系,构建育人生态,着重指出语言教育要传承文化,凭借语言载体功能推动多元文化交流。
PART 3 课堂剪影:当教材经纬与文化根系悄然抽丝
1.成都课例展示:人教版七下 Unit 4 Eat well Section A 2a-2e 授课教师: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 袁勇
本节课为听说课。袁老师凭借巧妙构思,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 Frank 的中餐厅,让学生们仿若身临其境,沉浸式地开启英语听说之旅。在教学流程上环环相扣,问题层层递进。听前,袁老师注重听力技巧指导,如预测对话内容、抓住关键词等;听中,引导学生思考;听后,以四川名菜麻婆豆腐、宫保鸡丁为例,深入挖掘食物背后的文化,如川菜的特色,感叹中国古人在食材搭配、烹饪技法上的智慧与创造力,让学生充分欣赏中国美食文化。最后,在餐馆模拟情境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所学点餐用语及食物词汇进行表达。整节课中,袁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其中,还引导学生关注食物营养,学会构建健康饮食结构,助力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文化自信 。
2.上海课例展示:Unit 4 Epic Engineering Period 1 Read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授课教师: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 毛彬彬
本节课为阅读课。毛老师运用 “文本解构 - 文化浸润 - 创意输出” 三步教学法。借助 “challenges-solutions” 结构化图表,学生剖析青藏铁路建设中冻土、生态、缺氧难题及应对方案,掌握说明文阅读策略,提升逻辑能力。在文化层面,学生感悟中国工程师智慧与铁路文化价值,理解科技对国家形象及交流的作用。最后,经讨论思辨,学生探讨未来铁路潜力,提升英语表达,认识到青藏铁路是承载奋斗精神的 “epic road” 。
PART 4:专家引领:以智慧叩问课堂文脉的破茧之思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英语教研员薛蕾蕾老师高度赞扬了两节课。她提到,袁勇老师通过真实点餐场景,将饮食文化、情感关怀巧妙融入语言训练,以支架式教学实现文化浸润。本节课具有四川特征,引导学生从教材走向生活,激活学生探寻食物背后的故事,探索食物的文化。毛老师则以“领跑者”角色激活学生思维,通过青藏铁路文本的深度解读,带领学生感受科技之美与人文温度,展现语篇的魅力。薛老师特别强调教材使用的三重境界:既要“自下而上”感知教材的直观魅力,也要“自上而下”把握课标框架,更需横向串联提炼共性规律。
Part 5:总结与展望:汇研讨精华,拓育人新篇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理论引领与实践示范,为英语教学与中华文化融合提供了可借鉴范式,明确了文化育人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与实施路径。未来,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将继续深化教材研究,探索更多有效教学方法,发挥活动的辐射作用,推动英语课堂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前沿阵地,助力全市乃至更广区域的英语教育迈向文化融合的新高度。
图片:中控室
文字:刘巧、张智欣、游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