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内页

以歌为媒,共育审美与素养——音乐组第十三周教研会《牧场上的家》案例分享

[日期:2025-11-25] 作者:音乐组 次浏览 [字体: ]

为深化歌曲教学的实践性与审美性,小学音乐组于第十三周召开主题教研会,围绕《牧场上的家》开展课堂案例分享与研讨。活动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探索以情感为主线的歌唱教学路径,促进课堂从“会唱”走向“会懂、会演、会创”。

• 情境导入:以草原风光与牧歌文化短视频切入,快速建立“牧场—家—自由”的情感场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 分层学唱:先节奏分句(附点与连音),再旋律分段(高声区轻机能、低声区连贯),最后合唱歌词与二声部呼应,层层递进。

• 多元表现:加入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为“马蹄声”“风声”配器;设计“领唱—合唱—对唱”队形变化,增强舞台感与合作体验。

• 文化理解:结合草原生活与游牧文化,引导学生体会“家”的意象在不同地域音乐中的表达差异。

•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替换地名与生活细节,创编一句“我们的家”的副歌,实现从理解到创造的迁移。

研讨共识

• 以“情感主线”串联技能训练,避免机械练习;强调气息、共鸣与吐字的协同,提升歌唱质感。

• 课堂评价聚焦过程性表现(音准、节奏、合作、创意),用即时口头反馈与可视化记录激励学生。

本次教研以《牧场上的家》为抓手,强化了“以美育人、以乐润心”的实践路径,提升了音乐课堂的温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