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探索未来教育新路径
| [日期:2025-10-28] | 作者:物理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2025年双流区物理教研会圆满举行
秋兰飘香,学思并行。2025年10月16日,双流区物理教研会在风景如画的怡心湖第一实验学校成功开展。本次教研会以“跨学科实践”为核心主题,通过精彩的课堂展示、前沿的专题讲座和深度的教学分享,为全区物理教师带来了一场启迪思维、拓宽视野的教育盛宴。
课堂风采:当物理遇见中国乐器
活动在怡心湖第一实验学校魏玉琴老师的一堂别开生面的献课中拉开帷幕。魏老师以《跨学科实践:中国乐器》为题,带领学生进行了一场穿梭于物理与人文之间的探索。课堂上,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公式定律,而是通过二胡、古筝、笛子等传统乐器的实物观察与演奏体验,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知识。魏老师巧妙地将声学原理与民族音乐文化相融合,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一次成功实践。
讲座启深思:追溯光影的科学与哲学之源
随后,棠湖中学的韦静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从墨子开始的光影之屋》的专题讲座。韦老师从两千多年前墨家学派关于“小孔成像”的开创性发现讲起,沿着历史的脉络,梳理了人类对光与影的认知历程。她不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核心物理概念的科学本质,更引导老师们思考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与方法论。讲座内容纵横古今,融汇科学与人文,为老师们如何挖掘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文化自信提供了宝贵思路。韦老师指出,这间“光影之屋”既是物理学的启蒙之地,也是连接古今智慧的桥梁。
分享促共进:以工程项目驱动深度学习
压轴登场的是我校的李静老师,她分享了跨学科实践课程《桥》的完整教学设计。李老师的分享从真实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像工程师一样经历“调研-设计-制作-测试-优化”的全过程。在这一项目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学中的力学结构、材料学,以及数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亲手设计和搭建承重能力最佳的桥梁模型。这一设计打破了学科壁垒,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生动范例。
总结与展望
本次教研会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三位老师的展示从不同维度诠释了跨学科实践的深刻内涵与多元可能。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强烈的动力。
区物理教研员韩军老师在总结中指出,跨学科实践是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希望全体物理教师能以此次教研会为新的起点,勇于突破学科边界,积极构建开放、融合、创新的课堂生态,共同推动双流区物理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