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作业设计力
| [日期:2025-11-04] | 作者:数学组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为进一步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实践,2025年11月4日,陈国华名师工作室成功举办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行为表现指标解读与‘作业设计力’提升”为主题的专题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围绕核心素养的关键维度展开深入研讨,旨在通过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提升教师对核心素养行为表现的理解,并探索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跃升。
聚焦核心素养:从理念到行为的系统建构
活动伊始,主持人何佩莲老师从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出发,系统阐述了“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战略意义。指出核心素养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是学生面对真实情境时综合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通过行为表现指标的细化,有助于教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实现从“教知识”向“教素养”的转变。
深度解读:两位教师的专业引领
本次活动分享的两位教师围绕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进行专题解读,内容深入浅出、案例丰富,极具启发性。
刘东波老师: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行为表现解析

刘东波老师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行为表现·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为题,从课程标准出发,系统梳理了“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内涵与教学价值。他指出,应用意识强调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连接,而创新意识则体现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独特视角与策略选择。刘老师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如“利用函数模型解决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生动展示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如何表现出不同层级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并对照行为表现指标进行精准分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
袁逍老师:运算能力的素养化表达


袁逍老师则聚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行为表现·运算能力》,从“运算不仅是技能,更是思维”的角度切入,深入剖析运算能力的素养化内涵。她强调,运算能力的核心在于“理”与“法”的统一,即理解运算算理、掌握运算策略、灵活选择方法。通过“有理数的运算”教学片段的分析,袁老师展示了学生如何在运算过程中体现思维品质,如合理性判断、策略优化与错误反思,进而对应行为表现指标进行分层解读,帮助教师精准识别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何佩莲与刘东波老师:中考命题趋势与素养导向

何佩莲老师与刘东波老师联合对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进行前瞻性分析,指出未来命题将更加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代数运算推理与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他们强调,教师应从中考命题的变化中反推教学改进方向,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建模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作业设计力:从“布置任务”到“素养培育”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主持人引导学员围绕“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行为表现设计高质量作业”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作业不应是课堂的简单延伸,而应成为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情境化、层次化、开放性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其深度学习。多位学员分享了基于行为指标设计的作业案例,如“设计一个校园节水方案并建立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深度融合,获得了在场教师的高度认可。

本次研修活动内容充实、视角前沿,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温度。通过专家引领与同伴共研,学员们对核心素养行为表现指标有了更为系统的理解,对作业设计的策略与路径也有了更清晰的把握。未来,陈国华名师工作室将持续推进素养导向的教学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区域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