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探秘氯气的制备——成都立格实验学校高中化学课堂开展气体实验教学新探索

[日期:2025-10-22] 作者:化学组 高中 次浏览 [字体: ]

2025年1021日上午,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高中部化学围绕“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开展了一堂富有探究精神的化学公开课。课程从氯气的发现历史出发,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气体制备的原理、装置设计与实验安全,展现了化学实验教学的严谨性。

从舍勒发现到实验室模拟:氯气的制备历程

课堂伊始,老师以“舍勒发现氯气”的历史故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分析反应方程式,学生使用双线桥、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明确了浓盐酸在反应中体现的还原性与酸性,并计算出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比为2:1。

实验装置设计:构建气体制备模型

“模拟实验室制取Cl₂”环节,学生结合教材方法指引,探讨了气体发生、收集、净化及尾气处理装置的选择。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氯气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氯气有毒等性质,选择合适的尾气处理装置;最后根据杂质的性质与氯气性质的对比,选择出合适的净化装置。

问题驱动探究:实验中的异常与改进

针对“使用87g二氧化锰与146g HCl反应后氯气质量小于71g”的现象,学生积极讨论可能的原因:浓盐酸挥发、反应过程中浓度变稀等。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能否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能否用饱和石灰水代替氢氧化钠吸收尾气?”学生在思辨中深化了对反应条件与试剂选择的理解。

拓展与应用:氧化剂替代与环保处理

课程还探讨了是否可用其他氧化剂(如KMnO₄、K2Cr2O7Ca(ClO)2)替代MnO₂制备氯气,引导学生从氧化性强弱角度进行分析。在尾气处理环节,学生认识到NaOH溶液的高效性

构建气体制备模型:提升实验设计能力

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为例,学生可以完成“设计气体制备装置的基本思路”与“装置连接顺序”等任务,构建气体制备的通用模型,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系统思维能力。课堂练习环节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气体制备全过程的理解。

结语:在实验中培养科学素养与安全意识

本次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氯气制备的化学知识,更通过问题引导、实验设计与安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环保意识。同学们在本堂课中,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与价值。

image.png 

1 李懿老师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