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圆沙龙&读书会——王敏蓉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活动
| [日期:2025-10-15] | 作者:学生发展中心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为促进工作室成员对心理知识的深度理解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2025年10月15日《心知圆沙龙&读书会》在立格心理咨询室顺利开展。活动伊始,王敏蓉主任围绕心理模型体系展开分享,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启一场探索内心与人际的知识之旅。活动以“心知圆”——团队成长理念展开,聚焦“个体-团队-活动”的共生关系:“个体有收获,团队有共识,活动有成效”。通过理解自我与他人,强调在工作场景中,共情与沟通化解内心卡点。


一、心理模型:解锁自我与他人的密钥
(一)心智化水平
也是一种“身心模型”,它是一种可以理解自己、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的能力。王敏蓉主任在理解心智化水平上给大家举例,如:在家长工作中出现了使自己暴跳如雷的事情,但作为班主任的你,能调节化解自己的情绪,使“暴跳如雷”的自己重新进行进行表达和感受。即使是在感觉或痛苦的过程,你也能同时处理那些感受,并且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


(二)理解力模型
理解力模型核心“自我、他人、世界”。对自身的认知、情绪、需求的觉察;对他人观点、感受、动机的共情与解读;对外部环境的认知与适配。先厘清“自我”的立场与卡点,再通过共情理解“他人”的视角,最终在“世界”也就是团队的框架下达成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三)心智模型
这是一种融合状态,去寻找“赋能”。王敏蓉主任以自身经验来告诉工作室成员“最好的能量场,藏在大自然里”,当你困惑时可多去感受大自然。
(四)冰山模型
它是“显性行为”与“隐性心理”的层级关系。最外层的“行为”,即他人可见的具体动作、言语,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等,属于人际互动中传递的心理信号,是行为背后的直接驱动因素。生命课题层(深层):最核心的“渴望”(如被爱、被接纳、有价值)与“自我本质”(生命力、精神内核),是人类共通的底层心理需求,决定了人际互动的深层动机。王敏蓉主任以教学为经验场景进行举例。

二、团队游戏:在协作中深化理解
在进行知识分享后,活动进入到“相似圆”“同心圆”团队游戏环节:
“相似圆” 中,成员们通过分享个人经历、兴趣与价值观,寻找彼此的“相似点”,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成员快速拉近距离。


“同心圆” 则模拟“人际场域”,工作室成员们围成内圈和外圈,轮流分享自己近期最快乐的事情,感受自己共情他人,化解沟通壁垒,强化团队凝聚力。


此次读书交流会,以“理论+案例+游戏”的形式,让心理知识从书本走进现实互动。工作室成员们既收获了洞察自我与他人的认知工具,又在团队游戏中锻炼了协作能力。未来,“心知圆”将持续以多元形式,推动心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