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凝智教研筑根基,聚力课堂提质量” ——双流区邓天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

[日期:2025-10-09] 作者:龙怡宇 次浏览 [字体: ]

2025年9月30日,双流区名师邓天工作室于立格实验学校高中部成功开展了一次有深度、有热度、有广度的研修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工作室成员教学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交流、合作,互补image.png


环节一:课例展示——扎根课堂,以课促思

首先,全体成员共同观摩了立格实验学校唐志金老师带来的高一年级《二次函数区间最值》新授课。唐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教学技能。从课堂结构看出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详实,教学重难点突出。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自主任务,利用三个板块内容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基本知识、思想方法、研究过程框架的能力。

image.png

板块一、基础铺垫板块:目标锚定与探究导入

该板块聚焦 “搭建认知基础”,核心功能是明确学习方向并激活已有知识。一方面通过清晰的学习目标,界定 “深化数形结合思想、养成规范解题习惯” 与 “掌握‘特殊到一般’研究方法” 两大核心任务;另一方面以函数最值的概念理解和研究路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函数最值的数学表达,并明确 “从图象分析” 与 “从单调性推导” 两种研究方向,为后续核心探究奠定方法论与概念基础。

板块二、核心探究板块:方法构建与规律提炼

该板块是课件的核心内容,围绕 “二次函数区间最值求解” 展开深度探究。通过逐步递进的研究逻辑,引导学生聚焦二次函数的关键特征(开口方向、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构建分类讨论的解题思路;同时从具体案例出发,逐步抽象出通用规律 —— 二次函数区间最值的取值位置(对称轴或区间端点)取决于开口方向与对称轴、区间的相对位置,最终形成可迁移的二次函数区间最值求解框架。

板块三、巩固升华板块:应用检验与学习延伸

该板块承担 “强化理解、提炼方法、延伸学习” 的功能。通过针对性练习检验学生对核心方法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借助归纳总结,梳理二次函数区间最值的研究套路,明确关键注意事项,并提炼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最后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兼顾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实现课堂知识向课后深度学习的延伸,确保学习效果的持续性。

环节二:评课议课——多元视角,共同成长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观摩示范课后,工作室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研讨活动。现场评课气氛热烈而轻松,参与听评课的老师们都对本次教学观摩课表示充分的肯定,同时把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进行探讨,体现出工作室全体成员相互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

首先唐志金老师阐述了本次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提到将人教B版教材中的函数应用部分与A版教材进行对比,强调B版教材对代数处理的重视,并指出高考题中证明题型的增加,建议在教学中注重代数思维的培养。唐老师详细分析了人教B版教材的特点,指出其更注重代数处理而非图像分析,并提到高考题中证明题型的增加,建议教学中应加强对代数思维的训练,同时提到北师大版教材的逻辑更符合日常教学需求。

image.png

文韬老师认为唐老师的课堂设计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提到在探讨二次函数最值时引入取代函数的逻辑,建议在教学中关注自变量与对称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甘阳老师认为唐老师的课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非常自然,容量大但必要性强,特别提到二次函数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不够深入,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对图像画法的理解,尤其是对差生的引导。

image.png

孙铭老师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了唐老师的课堂,指出其聚焦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符合高一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并建议将“研究套路”改为“研究路径”。

高星宇老师认为唐老师关注到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点,并通过提炼学生的思考方法形成一般的研究套路,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建议在教学中明确简图的绘制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像。

孟瑞老师认为唐老师的课堂将解题转化为解决问题,注重数学思想的落实,特别提到唐老师在数学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建议在教学中精炼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特别是对开口方向与最值关系的总结,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张慧怡老师认为唐老师的课堂设计非常具体,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特别提到在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中如何通过分类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不同情况。特别提到在听课后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经验。

郑发蓉老师认为唐老师的课堂氛围非常好,学生注意力集中,特别提到唐老师在教学中贯穿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建议在总结图像时更加明确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议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时间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

胡宇老师认为唐老师的课堂逻辑清晰,课堂设计非常连贯,特别提到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图像和代数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最值问题,特别提到在教学中如何通过特殊到一般的过渡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并建议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刘丹老师认为唐老师的课堂展现了五项基本功,在教学中注重板书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特别提到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板书和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并建议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绪价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郭虹老师认为唐老师的课堂设计非常具有代表性,特别提到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提炼关键点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并建议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时间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

黄志弘老师认为唐老师的课堂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特别提到在教学中如何通过高观点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并建议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的传递和解题方法的传授。

工作室导师邓天认为唐老师本次课给工作室成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值得大家学习,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想法。首先,共识明确:该内容操作性强、细节点多,单课时难以实现“过手落实”,必须进行课时拆分。拆分的关键在于,需依据总目标,清晰界定每节课的具体任务,例如是专攻“定轴定区间”,还是突破“动轴定区间”,避免内容泛化。其次,课堂环节的“目的性”需加强,在实际操作中让师生产生困惑,其根本原因是未明确这些设计服务于哪个具体的知识或能力目标。最后,核心方法“数形结合”的落实要更到位。唐老师的课关注了“数”与“形”各自的属性,也强调了其重要性,但希望更能在解题实践中引导学生完成“数”与“形”之间的转化与结合,而这正是解决区间最值问题的关键路径。

同时对工作室成员寄语:评课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特别提到在评课时应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和学情,并建议大家在教学中多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以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