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课堂实践,试题分析思维发展 ——高中化学组第二次公开课及2025年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分享
[日期:2025-10-02] | 作者:化学组 高中 次浏览 | [字体:大 中 小] |
2025年9月30日,立格实验校高中化学组开展校内第二次教研活动。
第一个环节是谭文老师以 “素养导向课堂实践” 为主题,开展高二年级《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
课堂伊始,谭文老师播放合成氨工厂生产实景视频,结合 “为何控制特定温压” 的提问,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化解抽象概念的入门难点。核心探究环节,他呈现 3 组不同温度下N2+3H2 NH3的浓度数据,组织学生以 4 人小组为单位计算分析。各小组分工协作,很快有小组发现 “同一温度下特定浓度比值恒定” 的规律,谭文老师顺势板书推导,引出平衡常数定义。
随后的 “真题闯关” 环节,谭文老师给出合成氨反应的实时浓度数据,学生通过计算浓度商判断反应方向,两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中 1 名因误算计量数幂次出错,全班共同纠错,强化了易错点认知。
课后,学生钟华杰说:“自己找规律比硬记公式好懂多了”;评课教师罗聪老师评价:“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从情境到探究再到应用,层层递进,为抽象化学概念教学提供了实用思路”,教研组长夏俊则表示,将推广此教学模式至后续重难点课程。
图1 谭文老师上课(左)和组内老师听课(右)
第二个环节是罗聪老师和夏俊老师开展关于“2025年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分享”的专题讲座。罗聪老师以四川高考化学卷为核心,全面解读并分享实用备考策略,为师生复习指明方向。从试题特点来看,本次化学卷紧密围绕教材命题,1-8题等基础题型直接出自或源于教材,覆盖材料分类物质性质、化学用语等核心知识点,同时融入丰富情境——既有石墨烯、高碳钢等材料科学案例,也包含α-山道年等中医药相关内容,还涉及高钾磷矿利用催化剂应用等工业与科研场景,凸显化学学科的实用价值。试题难度梯度清晰基础题占比合理,晶胞分析、电解质溶液曲线解读等题目则侧重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与综合计算能力。备考建议方面,强调需以教材为根本,通过思维导图整合必修与选必知识,逐落实教材实验并规范记录现象与原理;针对电化学、有机反应机理等难点,建议构建思维模型,加强错题总结与定时训练。此外,还分享了高考冲刺阶段的自主复习计划,包含试卷梳理、考点自查、保温练习等内容,助力考生系统巩固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夏老师围绕“试题特点”与“备考感悟”两大主题,系统梳理了四川卷的命题趋势与教学应对策略,为新一轮高三复习提供了宝贵参考。首先夏老师分析了2025年四川高考化学试题延续了以往“结构稳定、题型常规”的风格,试题设计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覆盖了高中化学核心内容。同时,试题加强了对学生信息处理、逻辑推理、实验操作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出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其次试题难度梯度设置合理,前部题目较为简单,后部选择题及实验题、有机综合题等难度有所提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有助于高校选拔具备较强化学素养的学生。
在备考经验分享环节,夏老师总结了高2022级化学备课组三轮复习的整体规划与实施情况:
一轮复习以五大板块为主线,涵盖化学观念、元素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与结构等内容,强调基础知识的系统构建。
二轮复习采用专题化教学,设置7大类共27课时专题,针对薄弱环节如结构与实验进行强化,兼顾学生层次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三轮复习则以套卷训练为主,选用各地优质诊断试题,提升应试能力与答题节奏。
最后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①一轮复习应控制时长,避免板块缺失,减少学生对部分内容的心理障碍。②重视建模与用模,尤其在实验与反应原理教学中应加强方法指导。③元素化合物复习可依周期表顺序推进,辅以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④实验教学应回归真实操作,鼓励学生动手验证,提升探究能力。⑤特优生培养应建立错题档案,尊重其学习节奏,实施个性化辅导。⑥学生心理关怀不可忽视,尤其在备考后期需加强情绪疏导与信心建设。
本次分析会不仅总结了2025年高考化学的命题特点与教学应对,也为新一届高三备考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四川化学教育在“稳中求进、能力为先”理念下的持续探索与进步。
图2 夏俊老师(左)和罗聪老师(右)进行讲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