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以史为舟,以问为桨:一堂“倒置”课堂引领学生深潜化学海洋 ——记立格实验学校高中化学教研组和校工作室联合活动

[日期:2025-09-17] 作者:化学组 高中 次浏览 [字体: ]

2025916日,高中部化学教研组开展了教研组和校工作室联合活动全部高中部化学老师积极参与。本次教研活动夏俊老师献课本次夏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一节高一新授课,主题是《氯气的制备及性质第一课时课程以其大胆的教学设计、深厚的学科底蕴和生动的实验探究,赢得了听课师生与评委的一致好评

首先夏老师对传统教材模块进行了创造性整合。一改“先性质后制备”的常规顺序,老师将“氯气的制备”置于“氯气的性质”之前进行教学。这一“倒置”并非简单的顺序调换,而是构建了一个以“模拟舍勒发现氯气”为情境的完整科学探究故事。学生从化学史的真实情境出发,亲身扮演“小小化学家”,首要任务就是利用实验室常见原料制备出氯气。这一设计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探索的张力。

在制备氯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生成的气体不纯如何除杂?该用何种方法收集?有毒的尾气该如何处理?老师巧妙地将这些难题转化为驱动课堂深入的核心引擎。为了解决除杂问题,学生需要猜想氯气中可能混有什么杂质,并探究该杂质与特定试剂的反应;为了选择收集方法,他们需要推断氯气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溶解性);为了处理尾气,他们必须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如碱液吸收)。这种“制备遇疑探性解惑”的教学逻辑,完美实现了“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的理念。 氯气的性质不再是书本上孤立的、需要记忆的条文,而是解决制备难题所必需的工具和钥匙,知识的产生变得水到渠成,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还是一堂充满“化学味”的实验探究课。老师设计了多层次、高密度的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从制备装置的选择与搭建,到除杂、收集、尾气处理各个环节的验证,实验成为了学生验证猜想、获取真知的最有力抓手。在动手操作与细致观察中,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氯气制备的原理与注意事项,更切身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严谨性与创造性魅力,科学探究的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image.png

1 夏俊老师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