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高中历史解题方法与技巧(三)

[日期:2025-10-09] 作者:历史组 次浏览 [字体: ]

原因影响类材料题

【概念解读】历史原因

   历史事件的发生、历史人物的活动大都有因果关系。 历史事件发展变化的原因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内因、外因等。

(1)根本原因(或根源、本质原因):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客观存在),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因素。根本原因是相对于一般性原因而言的,应从生产力水平、经济基础等引发历史事件的重大方面去分析,根本原因应该从事件的主体来思考,根本原因一般为内因。

(2)主要原因:指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客观存在)。在命题中,有“最主要”和“主要” 两种限定语,前者与“根本原因” 意思相同,后者要注意分析属于“主要” 的所有因素。主要原因一般为内因,也主要从事物的主体角度来思考。

(3)直接原因:指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直接” 的含义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要注意分析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直接原因是主因在某一方面的特殊表现。

(4)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一般说来,即主观原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属哲学中的意识层面;客观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题目中把属于事物主体方面的因素也归为“主观”,把事物主体以外的因素归为“客观”,即“主观原因属于事物主体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属于事物主体以外的原因”。做题时一定弄清题中所强调的历史事件的主体。

(5)内因、外因:

   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指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因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对事物的运动变化也有重要影响(但往往不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往往共同起作用。

【原因、影响类解题方法】

第一种方法:如果材料中没有可直接概括的内容,就需要用第一种方法,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间、地点等,判断历史阶段,然后结合课本知识点和历史阶段特征回答,往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思考,把抽象的问题对象(问原因和影响,但没有给出具体的答题要素方向)具体化(即具体要答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外交、社会等。

 第二种方法:材料中如果有可概括的内容,就将这类题转化为概括类题目,一般情况下,一句材料概括一个意思。